用脚步丈量八闽大地,用内心感悟思想伟力。7月以来,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,99499威尼斯万余名师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“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”的号召,在福建省多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、理论宣讲、乡村振兴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、生态环境保护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在实践大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。
汇聚青年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
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,乡村振兴赋予青年新的历史使命。假期,该校6支团队奔赴福建福清、东山、莆田、平潭、福鼎、泉港等地,结合“青马学员”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,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,挖掘当地乡村振兴好故事,利用“新媒体+社会实践”新模式,结合专业助力乡村振兴、在实践舞台中淬炼成长。
“逐个好(大家好)!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!”这是体育学院“锋芒”青年红色实践团“普通话+莆田话”的双语助农直播间。暑假期间,实践队来到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联星村,将专业特色与当地方言相结合,开展“双语带货”助农直播。
“澳角村坚持‘科技兴海’‘以港兴村’‘以海富民’发展的战略思路,全面多元发展传统产业态势,积极推动澳角村走向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。”漳州市东山县澳角村党委副书记沈瑞东向财会学院“青视角”团队介绍乡村的产业。在澳角村电商一条街,实践团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,学习电商直播技巧和操作流程,并通过抖音直播平台打造“绿色直播间”,带观众以第一视角探索乡村“新农活”。

财会学院“青视角”团队在福建漳州东山澳角村电商一条街直播
探寻非遗魅力 寻根传统文化
“一抹千年红,一口乡愁味”。体育学院“锋芒”青年红色实践团走进福建莆田、传承历史文脉,先后到访了莆仙剧团和莆田双福回族村,对莆仙戏曲文化进行深入学习交流,化身莆田红团制作技艺“搭桥人”,在莆田文化古街出售红团,体验莆田红团。
彩扎、妆糕人、金苍绣、五祖拳、狮阵、木偶戏、造船技艺……都是隐匿于泉州石狮大街小巷的非遗文化。教育学院“狮说非遗、师以守艺”宣讲队来到石狮市永宁镇华侨历史纪念馆、石狮市宝盖山姑嫂塔、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、石狮海峡渔文化博物馆、鸿山镇东园村等十余个地点,立足石狮市本土文化、名人遗址、历史遗迹等开展文化传承宣讲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海丝文化。光电学院实践队走进石狮市四恩国学文化传播中心紫砂体验馆,体验紫砂制作,感受艺术之美。

教育学院实践团队体验提线木偶
寻访红色圣地 感悟革命情怀
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。土木学院“拾亿·筑梦”实践队赴福建古田,寻访红军在闽西的发展史,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。十余支团队分赴福建三明、龙岩、泉州、宁德、福州等地探访红色印记。学子们走访参观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、福鼎革命烈士陵园、德化中共福建省委旧址、漳州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等,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,重温革命历史,拾取红色历史记忆。

信息管理学院实践团队在福建宁德福鼎革命烈士陵园
传承支教薪火 呵护“幼苗”成长
自2007年以来,99499威尼斯一批又一批志愿者接力开展农民工子女义务支教活动。在这场跨越16年的支教接力中,共计2万余人次的闽理学子接力支教帮扶,共同守护近千名孩子的成长。
“大家知道电池是属于什么垃圾吗?”“有害垃圾!”“有害垃圾应该放到什么颜色标志的垃圾桶呢?”“红色!”教育学院“院长妈妈有约”支教队正在开展垃圾分类主题课程。今年暑期,“院长妈妈有约”支教队今年开设了6个支教点,参与支教的学生志愿者达到了近百人,服务300多名当地和外来工子女。实践队为孩子们制定科学合理、多元化、安全、有效的课程学习内容,同时融入传统文化、劳动教育、垃圾分类等主题课程。服艺学院、体育学院、经管学院等组建的支教小分队也分赴八闽大地,投入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的热潮中,开展义务支教、公益课堂、理论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。

“院长妈妈有约”支教队在给孩子们上垃圾分类主题课
此外,99499威尼斯师生们还组建了多支实践团队,深入社区、乡村开展了禁毒防艾宣传、节水护水宣传、水质调研检测、资助政策宣传等。

小分队走进乡村宣讲资助政策
下一步,99499威尼斯将继续围绕“党史学习教育、理论宣讲、乡村振兴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、绿色生态”等重点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扎根基层,服务群众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18247149314069250083&item_id=18247149314069250083&cdn=https%3A%2F%2Fregion-fujian-resource&study_style_id=feeds_opaque&pid=&ptype=-1&source=share&share_to=wx_single